有着“东方紫玉”美誉的紫砂“五色土”,是上苍给予宜兴的眷顾和关爱。让勤劳聪慧的宜兴陶工忙碌了数百年,造就了紫砂的传奇和东方的神话,也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如钱建荣这样的优秀陶艺家。
欣悉《钱建荣陶艺作品集》将出版面市,这是宜兴紫砂文化建设中的一抹亮色,一份光彩。它以独特的语言向大家阐述了一个理念,那就是紫砂在繁荣,陶艺在创新,人才在涌现。走进钱建荣的紫砂艺术天地,那些精美的佳作,那些慈善的捐赠,那些获奖的证书,见证了他放飞理想、圆梦紫砂,在文化与艺术的契合中营造出属于自己的壶韵雅风。
钱建荣出生于陶都这块神奇的土地,自幼得到陶瓷艺术的熏陶和启蒙。1980年开始在紫砂圈里拜师学艺至今的30余年岁月中,走的是一条用心血、智慧和汗水铺就的紫砂成才之路。30多年毕竟不是短暂的瞬间,而是人生弥足珍贵的青春年华。钱建荣在良师的指教下,一直刻苦而执着地耕耘在紫砂百花艺苑,播种春天的希望,收获秋日的金黄。我细细阅读集子里收录的百余幅紫砂壶及一些其他陶艺作品的图片,无不折射出他的天赋和才华。我为此而感到欣喜和快慰,也分享着紫砂艺术带来的欢乐。
宜兴紫砂从北宋的丁蜀镇蠡墅羊角山古窑址中一路走来,走进宋代文人的诗词,也走进明朝雅士的华章和康雍乾的珍藏。叶片舒展的茶叶与紫砂壶交融于娴静的农舍、都市的豪宅,或是帝皇的宫廷、贵胄的府第,始终如馨如兰,如诗如画,千年不变的是紫砂壶淡泊的情怀。紫砂壶凝聚着当代的盛世风流,承载着厚重的民族文化,成为世界上无与伦比的陶瓷艺术品而名垂史册。 “世界上只有一把紫砂壶,她的名字叫宜兴”。由此看来紫砂壶不仅属于宜兴,也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因为她的审美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代表着中华文明的博大、厚重和深沉。
综观钱建荣大师的紫砂壶艺术品, 古风清韵扑面而来。 他讲究传统的器形变化,又注重新品的构思设计,在突出艺术效果的同时,融进文化元素、融进时代精神、融时人生哲理,可以说这本作品集是钱建荣陶艺的一次完美展示。他的创作题材非常广泛,既有效法自然的仿真花货,充满田园情趣和山野气息;又有轮廓周正、雄浑端庄的各类圆器和方器,创意新颖,内涵丰富;还有筋纹器和现代陶艺壶,都凸显了钱建荣制作壶艺的扎实功底和娴熟技艺。他总是将思想、创意、境界、审美融入壶体造型和装饰之中,表达鲜活的物语情感和文化积淀,同时又体现自己的美学追求和艺术品位。
我认为,钱建荣的紫砂壶正如著名书画家方罕所说的那样:“壶臻妙境“。他的每一件壶艺佳作都带有浓郁的情感色彩。与茶道结缘,与文化联姻,紫砂壶就是一种人格魅力的外溢。作品内涵转化默化出的真诚、真情和真心,就能给人以气韵生动、形制曼妙的享受。
钱建荣用真诚探求壶艺,用真情塑造壶魂,用真心对待壶友,所以拥抱了今天的花红果硕。他的“春竹常乐壶”、“君子壶”、“同寿壶”、“红福壶”、“余庆壶”等作品,将中国民风民俗中许多带有祝福、祥瑞的吉兆语境揉进紫砂壶的血肉之躯,提炼鲜活的魂魄,使抽象的意境具象化,流露一种精神的追求和心理的满足。“人生百味一汤中,喜怨皆随一壶空”,这是淡定、从容的大美境界。1996年4月,他与蒋蓉大师等合作创制的“仙鹤汉方壶”,更显现出高超的制壶技艺。壶体方形有变,线条流畅,壶面华滋,镌刻的苍松与仙鹤无不栩栩如生,将传统造型赋予“桦龄鹤寿”的内蕴中。此壶可容水725升,器形之大成为第三届中国(宜兴)国际陶瓷艺术节的亮点,而且荣获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颁发的“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的证书。
宜兴紫砂壶的纯朴、典雅与茶人的舒畅、休闲心境总是和谐共美。我很高兴地看到钱建荣的传承与创新。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是《荀子·劝学》篇中的一句名言。在紫砂壶创作领域惟有不断创新,才能永葆艺术青春,集聚知识才能上升高度。 可喜的是钱建荣能够汇集紫砂壶的灵气和文脉,把至真至美的情愫奉献给他的广大壶友和藏家。
例加, “江苏明珠套壶”,呈现出竹编器物的造型艺术,壶体宛如一只蟹篓。那根根竹篾,纵横交错,经纬分明,凹凸有致,疏密有度,全凭钱建荣精心雕琢而成,很吃功夫。还有点缀于壶体和壶盖里的螃蟹和蛳螺,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蟹趣图。尽管作品“盛不下吴越风情”,却“独秀陶苑显神奇”。生活的律动在菊黄蟹肥时得到张扬,这就是作品所具备的情致和趣味。又如“梅花套壶”、“报春套壶”、“含梅壶”、“佛手壶”、“寿桃吉祥壶”等壶艺作品,可以感受到花草带来的万种风情和淡淡笑颜,是唯美的、抒情、寓意的。这都是钱建荣的灵感思维和匠心独运,由此,他的制壶技艺不断地走向成熟与丰满。钱建荣日复一日地用智慧和虔诚编织了绚丽的紫砂艺术世界和均陶技艺之花,可谓成绩斐然,硕果累累。不少作品在全国性展评中摘金挂银,有的作品被博物馆收藏,有的作品捐赠慈善事业。这些都是对钱建荣艺术成就的肯定和褒扬。
宜兴紫砂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文化现象,延续了宜兴陶瓷文化的一种脉络。由于有了像钱建荣大师这样的一大批传承人,所以紫砂艺苑的新花才能精彩绽放,给人留下隽永的美感和精神的愉悦。愿钱建荣先生和他的“东坡艺术陶社”如日中天,灿烂辉煌,为紫砂的未来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赏壶论艺,品读感言,是为序。
(作者系宜兴市陶瓷(紫砂)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陶都通讯》总编)
201 1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