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尝酸甜苦辣 「做壶更要先做人」
提起紫砂陶器,人们总会想到起源于江苏宜兴、名闻世界的宜兴紫砂壶。作为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宜兴紫砂始于宋代,盛于明清并繁荣于当代。时至今日,宜兴紫砂在国际陶瓷艺林大放异彩,除了大自然恩赐的独一无二的紫砂泥,也离不开历代陶工们的勤奋努力和智慧结晶。生于江苏宜兴本土陶艺世家的钱建荣,从出生那天起好像就注定与紫砂结下不解之缘。
虽然已经年近六旬,但钱建荣仍然每天都去工作室研究创新紫砂的做法。他的工作室约40平米大小,简单的佈置让人感觉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手艺人。在这面积不大的小平房裡,映入眼帘的是琳琅满目的获奖证书以及与省、市、国家领导人合影的泛黄旧照片,无不见证了这位紫砂艺人的成长历程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努力学习 端正态度
由于有製作陶艺的家庭背景,从小耳儒目染以及发自内心的酷爱,这让钱建荣对紫砂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他说,「目前宜兴紫砂泥都深藏于宜兴市丁蜀镇周围丘陵山区的岩层下。就国内而言,全国各地陶土的分佈极为广泛,但也因矿物含量及化学成份等因素与宜兴紫砂无法相比,因此宜兴紫砂泥是宜兴得天独厚的宝贵资源。也正是如此,才给了我成为陶瓷艺人的机会。」
从稚嫩的学徒到陶艺大师,几十年来,钱建荣尝过了紫砂艺术带给自己的酸甜苦辣,「虽然有人称我们只不过是个做壶的,充满贬义。但是我却不这样认为,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紫砂艺人必须经过努力学习钻研和端正自己的从业心态,才能有深厚的紫砂修为,成为真正的大家。」钱建荣说。
作品获诸多荣誉
钱建荣的作品细腻而华丽,生动而风情。在这种类繁多的紫砂壶裡,我们能看到他丰富的想像力和对事物独特的理解能力。
1996年,钱建荣与他人合作的「仙鹤汉方壶、东坡提梁壶」荣获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谈到纷至踏来的诸多荣誉,钱建荣认为,酒香不怕巷子深,当自己做的足够好时,名利自然而然就会来了。的确,他的不少作品在全国性平展中摘金挂银,有的被博物馆收藏,有的捐赠慈善事业。目前,他的众多作品还多次被宜兴市和江苏省选为陶艺礼品使用,赠予贵宾。在党的十八大上,钱建荣的作品更是被国家邮政选为十八大专用陶艺礼品。
将个人情感融入创作
一个小小的宜兴市,从事紫砂行业的就有将近上万家。然而多年来,面对鱼龙混杂的紫砂市场,钱建荣的紫砂壶能做到经久不衰且名扬海外就是因为他有一贯保持的真紫砂、真手工的品质保证。也许,在他看来,纯正的紫砂壶作品会比很多东西更加珍贵。
「做壶更要先做人,」钱建荣说,「目前的市场很多人因为金钱利益关系产假紫砂或者使用机器做壶,但是,那样就失去艺术品本身的价值所在了。我做每一个壶都会赋予它个人情感进去,所以都会使用最好的泥料并亲自製造。这样的作品才会与众不同,更有意义。」